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的知识点,全球资讯将为你整理了下面这些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或“重五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屈原
据史书记载,端午节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民间开始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屈原,字子长,是楚国人,他的爱国精神、忠诚品质、文学成就和悲剧结局都深入人心,是我国文化瑰宝,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
百毒不侵的艾草
另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远古时代秦民母亲怕孩子被毒蛇咬而采摘苦艾,用艾蒿制成一种围绕孩子腰部的饰物,可以避毒。
至今,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在端午节前在家里准备艾叶和艾草的习惯,有的还用艾草制作“香囊”,放在家里或戴在身上,以驱蚊避疫。
驱邪祈福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五月初五日,鬼怪、瘟疫等恶灵会出来作祟,因此人们出于辟邪驱恶的目的,就在这一天纷纷采集五香、挂艾、插菖蒲、喝雄黄等物,并在门前悬挂红色带有五色线的五彩丝绸绳,每人戴一枝艾叶插右耳,在此同时吸食雄黄酒,以祈求平安。
诸如这种在节日中祈求平安,消灾避祸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
结尾
端午节的起源渊源流长,但它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却是与时俱进的,它代表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朵珍贵的文化花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