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科技快讯 / 正文

播音腔——朗诵中的最大谎言

2024-08-19 00:10 阅读了

播音艺考中朗诵有固定腔调?被人说唱念作假?那是因为你还不懂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被所谓的“播音腔”局限住了!

播音的时候出现播音腔,在朗诵的时候出现朗诵腔,即在播音主持或朗诵过程中,用固定腔调、千篇一律的形式,单纯地读稿、念稿,盲目地机械模仿,使播音主持或朗诵的有声语言传播偏离“说话”表达的本质。这是对播音、朗诵语言特色的贬义理解。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播音腔或是朗诵腔的出现呢?答:对作品没有深刻理解,缺乏可以调动的情感。

要想朗诵好一篇作品,首先必须熟悉、理解、分析这篇作品,比如作品的主题、体裁、层次、情节、人物、结构、特色,甚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当我们细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了作品后,我们才能懂得作品每一句甚至每一字为何如此。如路遥的《祖国到底是什么》开篇和结尾都用到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就把它们处理成一样的情绪,无疑没有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到位。这是一首引发受众思索“祖国”这一概念,从而歌颂祖国,激发人们心底的爱国情怀的诗歌。诗歌通过“我”的思索,全方位展开对“祖国”这一概念具体的诠释。开篇的这一句是“以己思考引发众人思考”,因此,此时“我”的内心对“祖国”这一概念是茫然的、不具体的,进而随着“我”一想到“祖国”,内心便联想到祖国山河波澜壮阔的风光、生我、育我的血脉深情,还有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抵御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诗歌通过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全景式展现,让我们深刻而全面地读懂了“祖国”这一概念。当结尾再次读到“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这一句时,再不是茫然的、不具体的了,也不再是思索的语气,而是具体的、丰满的且饱含了对祖国的赞美和无比热爱的深情。

播音中的“三无境界”是指无一字无依据、无一语无变化、无一言无对象。带着播音腔去播音,带着朗诵腔去朗诵,是没有找到为何这样播读文字的依据,没有找到语气变化的原因,也不知对象是谁,因此成了没有情感的机器人,或者不去找与文字相应的情感而自以为是地去朗读,完全脱离了文稿。就像一个脱了戏的演员——人与戏,两张皮。

如果您对薪火艺考的播音艺考课程感兴趣,请点击https://faq.xinhuoyikao.com咨询链接,我们会有专业的咨询老师为您解答。

播音腔——朗诵中的最大谎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热门快讯阅读
相关快讯阅读
最新快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