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秀肌肉的知识点,全球资讯将为你整理了下面这些知识。
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秀肌肉
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秀肌肉是十分震撼国人人心的新闻。
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它的射程超过200公里,可以对敌方的预警机、加油机和轰炸机等高价值目标进行远程打击,从而改变空战的游戏规则。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霹雳15生产线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它采用了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实现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制造过程,从而保证了霹雳15的数量和质量。
最近,央视公开了霹雳15生产车间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是如何秀出这种军工肌肉的。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霹雳15生产车间里几乎没有人工操作,只有许多自动化机械在工作。这些机械手可以在电子板上进行打印、焊接、装配等工序,还可以对成品进行检测、包装等环节。这些机械手都是由数控技术控制的,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和工艺设计进行灵活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多品种、多批量的生产,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这种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简称柔性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的意义何在呢?首先,这是一种对外展示中国军工实力和信心的方式。霹雳15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空空导弹,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它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弹载数据链、主动雷达制导等技术,可以实现超视距打击和远程制导。它的射程超过200公里,甚至有报道称已经向400-500公里延伸 。它可以对美国等国家的预警机、加油机和轰炸机等高价值目标构成严重威胁,从而改变空战的游戏规则。公开霹雳15生产线,就是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不怕任何国家的挑战和竞争。这可不仅仅是为了打广告!
其次,这也是一种对内激励中国军工人员和民众的方式。霹雳15是中国军工人员多年来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的结晶。它曾经被美国情报误导而走了弯路 ,但后来又成功逆袭而超越美国 。它也曾经被外界质疑而遭遇困难 ,但后来又成功突破而赢得赞誉 。它还曾经被国内市场忽视而缺乏订单 ,但后来又成功出口而开拓市场 。公开霹雳15生产线,就是要向全国人民展示中国军工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奋斗精神。
最后,这也是一种对潜在客户吸引和促销的方式。霹雳15是中国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军贸产品之一,它已经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家,成为他们空军的利器 。它的性能和价格都优于美国的AIM-120D ,也优于俄罗斯的R-77 。它可以让任何一支空军都能获得空战优势,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广告。公开霹雳15生产线,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空空导弹的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制造过程,增加他们的信任感和购买意愿。
综上所述,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这不是在打广告,而是在秀肌肉。这是一种对美国进行战略威慑,对全世界展示中国军工实力,对全国人民激发自豪感,对潜在客户进行促销的创新思维。这也是一种对中国军工人员的肯定和鼓励,对中国军工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这是一种体现中国军工自信和开放的态度,也是一种展现中国军工创新和进步的精神。你对央视公开霹雳15生产车间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霹雳15是哪家公司研发的
霹雳15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发的。
关于霹雳-15的故事起源于2008年初,当时美国著名军火商雷神公司公开表示,开始研发和测试最新型AIM-120D空空导弹,雷神公司宣称新型的AIM-120D射程在160到200公里之间,并且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按照网络上的说法,此消息一出,对我国空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AIM-120是美国雷神公司于1991年正式推出的第四代空空导弹,随后美国雷神公司对该导弹不断改进升级,相继推出了A、B、C、D四种型号。2008年,美国已经开始装备AIM-120C,其射程达到了70到100公里,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主动雷达引导头的中距空空导弹,它的性能十分优异。
而我国当时主要装备的国产空空导弹为霹雳-8,这款导弹射程仅有15公里,并且采用红外导引头,属于第三代空空导弹。它在作战性能上与美国AIM-120相差甚远,当时我国装备的空空导弹中,唯一能与AIM-120相抗衡的还是与苏-30一同引进的R-77空空导弹。R-77的有效射程为90到100公里,勉强可以与AIM-120C抗衡。如果美国一旦开始装备射程超过160公里的AIM-120D,那么对中国来说利用引进R-77达成的微妙平衡将很快被打破。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甚至可以用如坐针毡来形容。
对中国来说,研制一款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似乎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于是射程200公里以上、装备双脉冲发动机的霹雳15就这样诞生了。2015年,时任美国空军司令部部长的赫伯特·卡莱尔,在接受《Flight Global》期刊采访时表示,中国霹雳15导弹让美国所有的同类型导弹都过时了,美军必须抓紧研发射程更远的新导弹。这也是霹雳-15超过美国AIM-120D最重要的佐证,最后霹雳-15也就成了军迷圈内“美国吹牛,中国认真”的趣谈。
不过,事实恐怕未必真的如此。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健全军工体系以及情报系统的国家,仅仅看一个报道和美国军火商在媒体上的声明,就决定我国下一代空空导弹指标未免显得太过草率。即使是89式重机枪在研发时出现指标错位,那也是因为参考了从苏联带回来的相对专业期刊文献中的数据,而AIM-120D的160到200公里射程仅仅是雷神公司在媒体上的一个声明,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我国空空导弹的几位专家曾共同发表了一篇专业文章《美国先进空空导弹AIM-120的发展及启示》,对美国AIM-120项目的开发进行了深刻总结,认为AIM-120项目的教训包括:1、项目进度计划不切实际;2、成本失控;3、选用不成熟技术,未做好应急预案;4、项目经理更换过于频繁。而对美国AIM-120项目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方面,几位专家总结为1、立足基本系列发展;2、小步快走时时领先;3、数字导弹,易改易新;4、扩大出口,良性循环;5、发展派生,一弹多用。
从这篇文献的总结来看,我国不可能只看美国一个军火商的发言,就确定200公里的指标,决定采用双脉冲发动机这种冒险技术。2018年,歼-20首次打开弹仓时,我们会发现歼-20的弹仓尺寸与霹雳-15完美兼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霹雳-15有可能是歼-20的配套工程,也就是说早在歼-20立项时就很可能开始同步研发了。
纵观我国空军关键装备的发展时间节点,霹雳-15的出现应该与美国AIM-120D关系不大,它很可能也是根据我国空军发展需要诞生的一款武器。2003年,空警-2000首飞,并于2006年到2007年服役,空警-2000的探测半径超过400公里。也就是说早在空警2000服役的2007年前后,中国就已经有了远距离超视距攻击的条件和需求。2018年,歼-20与霹雳-15的组合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这也证明了中国空军具备远程空空打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未来空战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空军的作战能力不单纯依靠拥有先进技术和极强战斗力的作战飞机,同时也需要预警机、机油机、电子战机和指挥机等辅助机种帮忙。但是这些辅助机种往往体型巨大,飞行姿态相对笨拙,而且它们几乎没有配备武器装备,这意味着它们的生存能力也相对较低。不过,这类飞机的控制半径往往很大,所以这类飞机通常躲在空中作战编队的纵深位置,那么想要对这类战机进行打击,就需要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
我国预警机的研制工作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海湾战争后美国信息化作战能力又给我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也加紧了脚步。90年代美国给我国预警机的引进工作设置了不少障碍,最终导致预警机引进项目流产,但是我们仍没有放弃和减缓预警机的研制步伐,这也说明我军对预警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对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我国研制预警机的同时,反预警机的课题也在同步进行研究。再加上90年代我们已经开始了第四代战机的研究工作,那么研究配套的可对敌空中编队纵深进行打击的远程空空导弹也是顺理成章,这样才能对预警机等辅助作战飞机进行打击,从而削弱敌方的空战能力,霹雳-15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
把霹雳15的诞生说成是“被美国忽悠出来的产物”,这确实很让人振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说法也低?估了我国对武器装备研发的规划能力。事实上,综合各种已知信息来看,霹雳-15很有可能是我国对未来空战形式和需求进行精准判断后诞生的产物,这其中也凝结着我国众多军工人的努力和辛勤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