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快讯知识 / 正文

医生: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 现在的好医生为什么这么难找

2024-08-19 00:11 阅读了

关于医生: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的知识点,全球资讯将为你整理了下面这些知识。

医生: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

医生: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

今日热点头条榜一医生称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指的是还有很多正正直直兼勤劳的医生的。个别的反腐医生不代表整个医生群体,这话是没毛病的,不少网友一致认为十分正确。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有医院发布通知,根据专项工作检查问题反馈整改要求,执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并且取消周末加班工资、错时补贴。

该消息来源不明,但在网上引发热烈反响。有医生网友表示:“取消加班费?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加班费?”还有人表示:“我现在一周工作80个小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工作减半?”

多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医生都表示,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他们每周基本的工作时长都在60-80个小时,“连轴转”往往是常态。而且很多上海大型医疗机构基本没有“加班费”一说,一些江浙的三甲医院医生也表示,加班费虽然“非常微薄”,但也“很久未发”。

某上海大型三甲医院科室副主任阮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每天工作时长都超过10小时,一周工作时间基本都在60小时以上,而且到家也要忙工作相关的事情,基本需要7天24小时在线,而且以前有夜班的时候需要连续工作24小时,一周两个夜班就接近50个小时了。

“夜班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8点,还要查房,走的时候至少10点半,连续工作26个多小时。”阮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也没啥好抱怨的,大家基本上都一样。”

他还表示,一般升为科室主任级别就可以不值夜班了,就是主任医生也还是要值夜班,但每个医院的具体规定还不太一样。

与阮某在同一所医院的一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40小时工作制在医生群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我现在基本每天周一、周三、周五都是从早上8点工作到次日凌晨,因为有手术,手术第二天还是要上班的;周二和周四基本工作到5、6点,周末时间还要搞科研。”

这意味着即便不算上搞科研的时间,王曦每周的工作时长也已经接近70个小时。“这都是在玩命。”他开玩笑说,“偶尔有空的时候,周末会打打球。”

和王曦一起打球的李明也是一家上海三甲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原则上我们是8点上班,5点下班,每周5天,但实际上基本做不到,我应该是每天工作12个小时,5天是60个小时,再每周算一个夜班,就是额外的12小时,大约72小时每周左右。如果周末加上,工作时长也要达到80-100小时。”

李明说道,医、教、研是他的三部分工作,光“医”的部分每周可能就达到80个小时。“温水煮青蛙,永远觉得过一阵子就会好一点,结果发现永远是之前的那阵子是最不忙的时候,越往后越忙。”他感慨道。

另一家上海大型三甲医院主治医生陈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正常的工作时间是一天8小时,但基本上也不可能完成。“加班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手术没有做完,病例没有写完,病人突然要抢救等等。”陈宇说。

他表示,医生加班并没有额外的“加班费”,“这在医疗界基本是一样的,加班做的事情也是份内工作。”他表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门诊、手术以及病房。按照我们科室的安排,我现在主要负责病房和手术,而其他专门排在门诊的人就不用去病房。”

陈宇所在的大型三甲医院对科研的要求极高。“大家都要做科研,但是科研必须得申请到经费才有钱,不然就自己掏钱,包括动物实验、试剂耗材、劳务费这些都得自己承担,没有地方可以报销。”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但是由于医生的晋升与科研成果密切相关,很多人即便是贴了钱也要硬做。

对此,陈宇所在医院的一位前管理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医院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但是可以调休。”不过即便如此,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很多医生的调休日也很难抽时间用掉。

“比较保守估计的话,一周工作65个小时,这不算晚上加班,也不包括科研,如果周末值班,就是70多个小时。”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徐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越是好的科室越累。”她补充说,曾在出差途中亲眼目睹本院脑外科一名主任在红眼航班落地后,还不停在用微信发工作语音,“外科白天要开刀,其他科研工作只能放在晚上讨论。”

不仅是大城市的医生工作时间长,一些地方医院的医生也并不“清闲”。江苏某市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有时早上7点到科里,查房、会诊,下午门诊,夜里值班,第二天一天手术,夜里接着急诊手术备班,最多的时候夜里做过3台手术,然后第三天接着上班。”

按照刘涛的工作时间安排,最长的时间连续“作战”三天两夜,也就是连续工作超过60个小时,第二天还要接着再上班。“其实这些也并不是医院强制的,我们都是为了完成职责,这在我们行业很正常,大家都是这样的。”刘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很多医生的工作时间是8-12-6(每天早上8点到夜里12点,一周6天),996根本不算什么。”一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等熬到了副高级别,专家门诊40元,普通门诊25元,现在理个发都要50-100元。极少的贪腐真的代表不了辛苦的医生群体。”

现在的好医生为什么这么难找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我国医患矛盾不断,医者经常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一些人眼里,多数医生救死扶伤不过是一场买卖,不托关系、找熟人,碰上一位好医生简直难于上青天。

据统计,2014年,全国三级医院有1400多家,二级医院近8000家,一级以下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以万计,医生总数近300万。明明这么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就在身边,为什么还有人在问"怎么才能找到好医生"呢? 患者:好医生,好在哪里?

我国的医疗机构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三级的是省、市级及医学院校附属的医疗机构,集诊治、教学、科研于一体,不但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先进,还不乏各个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理论上,只要找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高水平的医生并不难找。

在一般人眼里,好医生离不开好医术,也就是治愈疾病的高超能力。对那些身患绝症、重病、难治病的患者来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碰到一个能解燃眉之急的神医,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治好自己的病,同时态度要好,待自己如家人,有爱心,不开不必要的检查,不开大处方……

然而,广东省卫计委曾发布对全省13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结果。三级综合医院的群众满意度排名中,前十名多为地市级、区级医院,广州地区的各大医院竟然无一进入前十名。在针对医生的项目中,"医疗技术""医疗费用""医患沟通"三项指标在患者评价中得分最低。

到底是做好医生太难,还是人们对医生要求太高呢? 医术高低,如何评判

理论上,正规医生都有职称,职称越高代表技术水平越高,病人想寻求什么水平的医生,挂相应的号即可。像西方国家的医生,级别晋升需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举办的理论和技术考核,非常严格和困难,通过率低,权威性很高,病人选医生只看级别,级别越高,代表其医疗水平越高,能处理的情况越多,不用管他在何处出诊。

不过在中国,医生级别与医疗技术未必相配。目前,国内的医生分为四个级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晋升流程大致为:大学毕业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获得住院医师资格;住院医师经过至少三年执业医师培训后,通过主治医师考试,并在合法期刊发表2篇以上专业论文才能聘任为主治医师;升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论文更是最重要的硬指标,医疗、医德上只要没重大差错就行。这样的规则没有体现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和核心价值。若按当下标准,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恐怕也评不上教授,因为她没发表过多少论文。

事实上,写论文的过程是培养科研思维能力的过程,医生写论文也可以提升医术,很多高级职称的医生通过踏实地做科研、认真严谨地写论文,最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不过,有些医生工作到一定年限,就不再专心临床,为晋升职称而更看重抓课题、找项目、做文章,势必影响临床工作,有些人甚至不惜抄袭造假,修改数据夸大阳性结果,最后研究出来的成果对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价值,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些有水平的医生不屑于弄虚作假,导致职称晋升不了,成为"老主治"。而这些,患者并不知情,挂号选专家时,往往被误导。 医疗费用,不能说的苦衷

用最少的钱将病治好或控制住病情,是群众普遍的期盼。可是,客观来说,诊治费用和疗效往往候都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一些重疾,如癌症,即使花了大钱,也不一定能治好;有些小病本来花不了多少钱,却可能因为医院有创收压力,一开药就上百元。小部分医生在利益驱使下,不惜重复检查、开大处方,让病人雪上加霜。这种将生命健康权出卖给市场的消费模式多少让人无法接受,要不哑巴吃黄连,要不将愤怒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相比起其他职业,医生的培养周期非常长,非常难:医科大学需要完成五到八年不等的繁重学业,掌握各科医学基础知识和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进入医院,进行一到三年不等的各科室轮转实习,才能固定一个科室,从事专科医疗工作,还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苦锻炼和学习,其中一小部分才会成为优秀专家。因此,做一个好医生,是很多医生的夙愿和奋斗目标,大部分医生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医生的投入和产出比严重不合理,医师的合法收入偏低,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造成某些医师在岗位上为自己创造"不合法"收入。而那些不愿违背良心的,就可能要用自己的时间和健康无私奉献。

相比起以前,在医生自身及医院管理者的努力下,现在的医风医德有很大改进,收受红包、医药回扣等现象已大为减少,可群众仍觉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与物价、病情、社会、药物等诸多因素相关,往往并不是医生所能左右的。

当然,只有医生收入与诊金挂钩,与药物不沾边,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处方,用最少的钱治好病,病人满意,口碑自然好,医生这样致富才合理。 学会沟通,病人和医生是战友

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有很多疾病没有完全解决。医生的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最不能出错,可他们又不可能永远不出错。不少患者以为,医生有高度的专业性,掌握大量医学知识,自己花了钱,就该享受包治好服务,还要求医生有道德、有爱心、脾气好,任劳任怨,有问必答。如果病没有治好、加重,那就是医生的错或者无能。这种状况,归根结底是对疾病的错误理解和对医生过高的要求。

其实,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可能跟"花钱享受"的商业模式划等号。最好的医患关系应该是医生和病人相互配合,就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病人主动和医生探讨病情,病人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诊治效率才最高。

然而,中国人多,大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生难以跟每位病人详细探讨病情,有些医生还因工作量大,导致心情急躁态度不太和蔼,没有多少耐心。小医院门可罗雀,患者又简单地认为他们水平不高,处理不了多少病,结果就是忙"坏"了大医院的好医生,闲"丢"了小医院的好医生。

患者看病时不但要清楚地表述自己的不适症状,更要将担心告知医生,争取得到医生的明确解释和建议。对于医生开的药,可以当面问清楚该药的作用,是否有必要,觉得价钱太贵,可以请医生更换,不必担心被笑话。病人客观、坦率、友好地沟通,医生不但不讨厌,还会很乐意。

即使医生犯错,在问责的同时,也应该冷静思考,错误是否故意、情有可原,毕竟伤害已经形成,如何补偿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犯错不等于犯罪,一次犯错就简单地将优秀医生毁灭,最终会导致医患双输的局面。若医生真的毫无医德操守、不可原谅,或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也一定要按法律程序追究,切不可一时冲动,做出危害他人、影响医疗秩序的行为。

什么是好医生?好医生应该是:能在现已探明的医学知识范围内,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操作符合规范,态度科学严谨,严守医风医德;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患者产生症状的原因、造成以往治疗失败的可能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预期可能出现的效果和副作用,不夸大疗效,不随意用药;疗效不佳时调整方案等,并将这些及时告知患者;操作时动作轻柔细致,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新冠、非典、汶川,但凡灾难、抢救之时,总会看到好医生们的身影,他们一直都在,一直是我们跟病魔斗争的好战友。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相信好医生就在你身边。

医生: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 现在的好医生为什么这么难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热门快讯阅读
相关快讯阅读
最新快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