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实时头条 / 正文

来西部文博会,看大遗址保护成果

2024-08-19 00:10 阅读了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进程重要的核心文化资源,它始终处于我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前沿。西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大遗址众多,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西部有超50处大遗址被列入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保护和利用大遗址是西部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部各地迎难而上,破局开路,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遗址保护之路。

一、科学保护,文化底蕴不能丢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在大遗址保护中,必须坚持考古支撑,保护第一的原则。针对大遗址所在地的开发建设,国家也出台“先考古,后出让”的政策,引导各级政府用科学的方式保护大遗址,将遗址文化底蕴放在首要位置。

2022年,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选在贵安新区,在开工现场,工人们频繁打入土层的不是水泥桩,而是一把把考古使用的洛阳铲。原来贵安新区是贵州从史前到明清唯一一个拥有完整考古文化序列的地区。在对其进行开发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考古勘探,以确保文化遗存不被城市建设所湮灭。早在2018年,在“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贵阳政府就将“考古调查”纳入到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的区域综合评估内容。

同在西部的陕西是大遗址大省,自然也将大遗址考古放在重要的位置。2022年10月,陕西印发《陕西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制度,以期实现文物本体科学保护,延续文化血脉的目标。

(贵安新区)

“先考古,后出让”的政策将考古放在了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建设就不重要。实际上,这一政策的落实实现了文保城建的双赢。在这一政策出台之前,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护文物,施工项目不得不中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对于文物来说是一种科学的预防性保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则避免了中期停工的风险,既保护了高楼大厦的“面子”,也保住了文化底蕴的“里子”。

二、活化利用,遗址资源大放光彩

大遗址不仅具有科学价值和文化底蕴,同时还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遗址保护的过程中,要以“价值利用”为导向,兼顾“相容使用”,让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较好的大遗址活化办法。事实上,西部地区早就走在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路上。四川的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的阳陵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都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外广西、重庆、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也分布着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有的分布在山川沃野,呈现出一派自然的田园风光;有的置身于城镇周边,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散发着历史沉淀的芳香。依托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考古学家可进行考古、学术研究,大众也可以游憩休闲,了解古代文化发展盛况,“沉睡”的大遗址文化资源得以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大放光彩。

三、融合创新,文化成果与民共享

在《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分类管理、多方参与、社会共享,探索文物领域深层次改革,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推动大遗址融入现代生活。”西部各地区多策并用,实现大遗址文化成果与民共享。

要实现文化成果与民共享,必须要让公众参与进来。公众考古无疑是让公众参与考古事业的重要举措。公众考古的开展方式之一是将考古现场的考古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与传播。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改变了大众对于考古工作者“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捡破烂的,细问是考古的”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向公众普及了考古知识,实现考古文化成果与民同享的目的。

为了让公众更切实地了解到大遗址开发成果,许多融合创新的手段被用了起来。大遗址旅游无疑是融合创新的代表,例如三星堆采用“博物馆+遗址本体+遗址公园”的形式,把三星堆大遗址的各类资源整合利用,打造成旅游景点,既为遗址区人民增加了创收机会,又为大众提供了旅游好去处。

(三星堆博物馆)

此外,大遗址研学也是融合创新的典范,敦煌莫高窟采用“遗产+科技”的手段,对大遗址中的石窟寺、壁画等进行科技赋能,让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感受大遗址的文化魅力。

(数字敦煌)

大遗址保护利用需要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只有坚持融合创新,并通过特定的方式让民众参与进来,大遗址才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让民众获得更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西部各地正走在大遗址融合创新以及探索大遗址保护成果与民共享的路上,相信在未来,将书写出更精彩的答卷。

结尾:作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国家级品牌展会,西部文博会长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本届西部文博会特设数字文化展馆,并在其中设置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保护展区,向观众展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和大遗址保护成果。2023.8.17-8.20日,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已蓄势待发,诚邀品鉴,共享文化盛宴。

来西部文博会,看大遗址保护成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