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未来汽车 / 正文

法规落地导致车辆功能受限 谁该为之买单?

2024-08-18 23:58 阅读了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上的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多,就连过去难以想象的远程智能控制功能也已照进现实。

然而,就在众多车主还未享受到这些智能化功能所带来的便利时,部分功能却被车企悄然关闭。

究其原因,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关,车企这么做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但车主却因此失去了已经付费购买的车辆功能,且为此蒙受的利益损失又该谁来买单呢?

车辆亮点功能受限 车企身陷信任旋涡

法规落地导致车辆功能受限 谁该为之买单?

据IDC最新报告显示,汽车市场消费者对智能网联的认知水平与往年相比大幅提升,并将车辆智能网联功能相关软硬件的装配作为车辆科技感的重要体现。

为了迎合当下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车企也往往会以智能高科技配置来吸引潜在购车群体关注,特别是一些主打智能化的全新车型,更是将这些功能作为核心卖点来进行宣传。

原本你情我愿的买卖在近期却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

试想,如果你为了体验一些智能化功能而增加购车预算,结果车辆到手后,这些亮点功能却被关闭而无法使用,你会作何感想?

来自湖南的柏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事。

据柏先生向车质网反馈,其购买的某品牌车型,在购车时看重了企业作为卖点宣传的几项智能化功能,但购车使用不到三个月,车企以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为由一纸通知就将这些功能永久关闭。

对此,柏先生很气愤,认为车企存在减配行为,严重侵犯了车主的合法权益,应当对这些违规功能进行整改后重新上线,并给予一定赔偿。

就该类投诉案例而言,车企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无可厚非,完全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执行的。

据了解,车企提到的国家相关规定指的就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数据安全规定),该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以及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并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根据数据安全规定中的第八条要求,因保证行车安全需要,无法征得个人同意采集到车外个人信息且向车外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车载设备获取的车外图片或视频数据,如果需要发送到车外的,必须对其中的内容做脱敏处理,不能出现人物实景画面,否则将不允许使用。

数据安全规定落地后,受到直接影响的主要包括全景自动泊车、远程拍照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事实上,与柏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车主还有很多,在收到车企的通知后都感到气愤,从而引发集中抱怨。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在车企发布通知后的短短一周内,就收到近百宗的相关投诉,部分车主对于车企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进而对企业的品牌信赖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截至发稿,涉事车企并未就此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政策法规影响下 谁该为之买单?

法规落地导致车辆功能受限 谁该为之买单?

就该事件本身而言,数据安全规定的施行对于个人信息安全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对于汽车企业的生产制造也形成了相应的监管;而汽车企业遵照法规执行也在情理之中,但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表面上看,这是个无解的死循环,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蒋苏华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如何界定责任还要从2021年10月1日法规正式实施这个时间节点来判断。

如果涉事企业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售卖的车辆,那在法规正式实施后,遵照法规要求对相关功能进行整改也是合理的,在法律上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但企业直接一刀切关闭相关功能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相反,如果车企是在法规实施后进行售卖产品的,本身就属于违规操作,而后又因法规规定而关闭车辆功能,车主是有权进行追责的。

但蒋苏华律师同时也表示,从法律层面这样去分析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面对法规落地这样的不可抗力因素时,车企也的确存在难言之隐,一边是市场销量一边是政策法规,所以做出减配功能的决定也实属无奈之举。

但就上述集中投诉事件而言,涉事车企对于政策法规的研判无疑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那么,面对类似的事件,究竟谁该为之买单呢?车质网常务副总裁李熙认为,发生类似的情况,如果企业确实是在政策实施前售卖车辆的,一方面希望车主们能予以充分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企业能及时出台补救措施,弥补车主权益损失的同时,降低负面舆论压力;但如果企业不顾政策规定依旧我行我素售卖车辆,从而造成车主利益受损的,于情于理都应当给予车主一定的补偿。

规避车主集中抱怨 方式方法是关键

事实上,车企因政策法规因素影响而关闭或整改车辆功能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

随着去年10月1日数据安全规定的落地,部分车企在上半年就对车辆涉及违规的部分功能进行了关闭,但这些企业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的处理态度以及解决方式上明显更有智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因此并未给品牌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

例如,有的企业明确告知车主只是暂时关闭涉及违规的功能,在对这些功能进行优化整改后,达到符合法规要求时将恢复使用;有的车企则只关闭了一些功能中涉及违规的部分,对主要功能的正常使用未构成影响。

不难发现,企业在面对一些可能会引发车主抱怨的情况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尤为重要,能设身处地的为车主着想,积极帮助车主解决将要面临的问题,才能获得车主的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负面影响。

总结:伴随智能网联汽车的日新月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与时俱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受政策法规影响而导致车辆功能受限的情况或将时有发生,如何在政策法规、企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之间做到平衡,值得每一家车企深思。

法规落地导致车辆功能受限 谁该为之买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热门快讯阅读
相关快讯阅读
最新快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