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未来汽车 / 正文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2024-08-18 23:58 阅读了

连日来,国际地区局势动荡为本就紧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雪上加霜。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持续短缺以及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中,受牵连最大的无疑是纯电动汽车,在价格上调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作为承压一方的消费者仍然面临长期提不到车的尴尬处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遭遇信任危机。

涨价、停产消息不断 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虽然在充电和续航等方面始终存在不少问题,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却在逐年大幅提升,这样的表现与国家政策扶持自然密不可分。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9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44.4万辆,占比达到81.8%。

不过,在进入2022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处于一片涨价声中,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原材料紧张和芯片短缺等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补贴退坡的内部诱因,导致汽车企业不得不通过涨价缓解压力。

目前,已有多家传统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品牌宣布上调新车价格,涨幅在2000元-21088.8元之间不等,令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涨价后的新车依然无法克服产能紧张的问题,消费者还要额外承受新车长时间无法交付所带来的损失。

根据国内媒体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绝大多数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均存在一车难求的现象,新势力品牌现车极少,订车周期少则数周,多则4个月以上;相比之下,传统品牌现车较为充足,部分车型还有现金优惠,比如大众ID系列普遍都有1.3万元左右的现金优惠(仅供参考)。

涨价确实可以让部分新能源车企暂时缓解成本压力,但对于一向主打高性价比的低端车型来说,涨价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因此部分汽车企业干脆停产低端车型及时止损,同时也能为中高端车型产能让路,但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逐渐向中高端倾斜,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或将被进一步压缩。

投诉量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口碑堪忧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表面来看,价格上涨可能是导致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或许是不断下滑的新能源汽车口碑。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投诉量正在呈现出几何式增长。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共计12,841宗,相比2020年激增1.65倍。

其中,服务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投诉的重灾区,占比达到45.1%,且投诉多集中在与宣传不符问题上,车主普遍反映车机芯片、续航里程等疑似存在虚假宣传,引发纠纷。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此外,变相收费和提不到车问题点投诉量也相对较多,这两类问题多与新能源汽车交付有关,车主反映部分汽车企业在提车时要求临时加价,或支付定金后长时间无法交车,存在欺瞒行为。

在处理消费者关于变相收费和提不到车的投诉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回复也比较简单,给消费者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坚持原款购车,继续等待;二是全款退回订金,但不论是哪种方案,似乎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而从质量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来看,车身附件及电器仍然是投诉绝对主体,投诉故障数高达5816个,占比超过六成。

具体问题方面,影音系统故障和动力电池故障投诉量远超其他问题,并且涉及不同品牌多款车型。

反映出部分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和产品品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同时软硬件匹配与电气架构也有待优化升级。

提升口碑成企业首要任务 延期交付行为亟待政策规范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逐年转差的口碑,新能源汽车该如何自救?

质量问题方面,结合投诉情况来看,可以通过调整供应体系,提升电池性能,优化软硬件匹配来解决,但随之而来的成本上涨是直接转嫁给消费者,还是由企业自行承担还有待商榷。

服务问题方面,目前首要任务是提升品牌口碑,企业应杜绝虚假宣传和加价提车,同时对于消费者的订单迅速作出反应,合理规划产能,按时交付新车,从而消除舆论杂音。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事实上,面对芯片短缺、原材料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不只是纯电动汽车,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延期交付和加价提车之所以成为现阶段企业处理供应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因为这些行为处于市场监管的空白地带。

据车质网此前发布的《新能源车企交付周期大幅延迟,对此您怎么看?》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有近一半认为对于普遍存在的延期交付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从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在此,车质网也呼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规进一步约束汽车企业的行为,通过政策干预,化解新车交付过程中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总结:

汽车企业在充分享受供应链全球化所带来利好的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从目前形势来看,芯片短缺问题恐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又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蒙上了一层阴云。

面对当下的成本危机,汽车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供应链改革,优化提升产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质量与服务,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牺牲品牌口碑。

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政策法规,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构建和谐的产消关系。

交付遇阻 新能源汽车迎成本质量双重考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热门快讯阅读
相关快讯阅读
最新快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