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需求大减,康希诺生物(45.7, -1.90, -3.99%)去年净利润大亏9亿元。
3月27日,康希诺生物(688185.SH,06185.HK)披露2022年业绩,期内实现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降75.94%;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9.09亿元,上年净利润为19.14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10.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57.49%。
超9亿元的亏损意味着,康希诺生物在2022年一年的亏损额,已经超过了此前几年的亏损累计金额。根据Wind数据,2017年至2020年康希诺生物累计亏损约7.6亿元。
3月27日收盘,康希诺生物A股涨0.08%,报收121.59元/股;港股涨1.06%,报收47.6港元/股。
来源:康希诺生物2022年财报
对于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康希诺生物给出了两方面理由——新冠疫苗需求量大幅下降,以及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
康希诺生物在年报中写道,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同时因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使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
具体来看,去年该公司销售费用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51.95%,康希诺生物解释道主要是由于销售人员增加,以及为持续推广疫苗产品增加营销推广所致。
与销售投入增加相对的是,康希诺生物的研发费用却有所下降。去年,其研发投入为7.78亿元,同比下降11.43%,该公司称主要是由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于2021年实现商业化后,2022年度相关投入减少,且其他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展、研发阶段不同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康希诺生物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变成负值,分别为-18.51亿元和-12.28亿元。对此该公司解释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少,以及收回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产生的流入增加。
来源:康希诺生物2022年财报
康希诺生物成立于2009年,当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被称为“港股疫苗第一股”。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第一只A+H的疫苗股。
公开资料显示,其上市产品包括,国内已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一款单针新冠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5型腺病毒载体)、国内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曼海欣等。
分产品来看,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的营收达10.31亿元,同比减少76.02%,毛利率达59.67%,比上年下降10.17%。
在去年,康希诺生物的吸入用新冠疫苗获批并大规模使用,使得该公司收获大量关注。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去年12月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吸入用新冠疫苗可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此外,该疫苗还获得摩洛哥及印度尼西亚的紧急使用许可。
吸入式新冠疫苗在多地开始接种,使得市场对康希诺生物信心大涨,去年11月该公司A股两度出现不少投资者再次押注,港股单日曾大涨63.38%。不过,这款疫苗仍然未能改变康希诺生物亏损的局面。
不过康希诺生物还继续在新冠疫苗上投入研发。去年4月,康希诺生物宣布,其新冠mRNA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022年年报显示,该疫苗累计投入超过2.02亿元,已完成临床IIb期试验。产业化方面,康希诺生物透露正在上海临港建设mRNA产业化基地,首期规划产能为1亿剂,截至2022年年底,已开始进行试生产。
不过,国产mRNA疫苗方面,石药集团(7.63, -0.06, -0.78%)(01093.HK)已经拔得头筹。3月22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获得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康希诺生物频繁遭遇股东减持。去年11月,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112.22港元减持107.09万股,涉资约1.2亿港元。今年1月10日,康希诺生物继续遭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71.99港元减持111.63万股,涉资约8036.05万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最新持仓数目为1129.26万股,持仓比例由9.35%下降至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