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 埃及 内蒙 迪拜 希腊 德国 美国 法国 越南 香港 澳门 地球 人类 非洲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局势 政府 法庭 英语 俄罗斯 卢布 叙利亚 日本 韩国 沙特 朝鲜 伊朗 柬埔寨 土耳其 泰国 伊拉克

全球资讯 / 未来汽车 / 正文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2024-08-18 23:58 阅读了

几年前,硅谷出道的特斯拉首次将大屏幕装进车内,开启互联网汽车的新时代。

如今,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高举智能汽车的旗帜,欲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融入汽车,赋予汽车智能终端的全新角色。

当然,在汽车智能化的道路上,还有一股强大势力不容忽视,那便是已经在智能终端领域耕耘多年的手机厂商们。

联想起前些年造车新势力蜂拥而至的场景,如今手机厂商无疑也是看中了智能汽车的巨大的市场前景,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

面对软件主导的汽车时代以及万亿级蓝海的诱惑,本身具备芯片研发实力的手机厂商们自然不会放弃入局汽车产业的机会,因此,以苹果、小米、华为为首的主流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汽车规划。

苹果CarPlay先行 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汽车专利技术

作为汽车智能互联的先行者,苹果早在2013年便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也就是如今几乎覆盖主流汽车品牌的CarPlay车载系统。

通过与苹果手机连接直接在车载多媒体系统中操作手机APP,完美解决了车主用车过程中的痛点,也让苹果在智能汽车的阵地战中夺得先机。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此后,苹果还推出过自动驾驶汽车项目Titan计划,并发布了一系列技术专利,从最新获得的四项专利来看,自动驾驶安全成为这些专利技术的核心卖点。

除了苹果之外,国产手机厂商也掀起了一波汽车专利浪潮,华为于2021年1月接连发布两大技术,包括96线激光雷达以及关于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新专利,同样涉及安全以及自动驾驶相关;另一家手机厂商小米也于2021年2月2日发布了控制车辆灯光的方法及装置专利,通过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光照速度,精准地控制车灯执行相关操作,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vivo、OPPO等其他手机厂商也推出了汽车方面的专利技术,决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 是玩票还是来真的?

在持续发布汽车相关专利技术的同时,一些手机厂商也将触角伸向了造车领域。

苹果很早以前便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雏形iCar,并为之筹备了大量先进人才与技术,但长期缺少合作伙伴导致苹果汽车迟迟未能量产。

近期,苹果正在加速造车的步伐,已经与日产、现代、起亚等多家汽车企业传出绯闻,并最终由现代汽车集团接盘,委托起亚部门负责苹果汽车的项目,新车预计将在起亚位于乔治亚州的工厂投产,不过具体的合作形式以及量产时间还要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几乎是在苹果与现代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的同一时间,国产手机厂商小米也确定将要造车,其实近年来有关小米造车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雷军曾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表达出对于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热情,虽然此次造车还未进行正式官宣,但相信小米造车很可能也将采用与苹果一样的代工模式。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与苹果和小米野心勃勃不同的是,国产手机巨头华为显得更加务实,将智能汽车的业务聚焦于技术层面,通过打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汽车企业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目前,华为已经掌握了包括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三电系统、5G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

不过,华为并没有激进采取直接造车的策略,而是以合作形式与汽车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广交汽车圈的朋友,华为已经联合一汽、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奇瑞等18家汽车企业,共同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加快5G汽车的推出。

另外,华为还与四维图新、中国移动、宁德时代、博泰等技术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集中在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

三大手机厂商以不同形式涉足汽车领域,苹果的最大优势显然是雄厚的资金,截止发稿,苹果总市值约2.12万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一,相当于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之和。

此外,从一系列专利来看,苹果同样具备制造智能汽车所需的技术,并且相比传统汽车制造商更加关注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小米给人的印象则是其出色的生态链布局,大到电视,小到牙刷、螺丝刀等等,小米已经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消息称小米此次宣布造车或将启用全新的品牌,相信未来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车也将以生活为切入口,并成为其整个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虽然华为尚未正式加入造车阵营,但已经储备了完善的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不仅包括未来主流的5G和自动驾驶,还拥有三电系统、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可以说,华为完全有能力自主制造智能汽车。

芯片危机促使手机厂商转型 下一个特斯拉值得期待

从2020年底,芯片短缺就一直困扰着全球汽车行业,导致大批汽车企业减产,原本相对牢固的供应体系面临着巨大考验。

在这场芯片危机影响下,拥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被一些汽车企业视为救命稻草,因此促成了更多跨界领域的合作。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透过苹果与起亚的合作不难看出,此前一直排斥代工模式的现代汽车集团经过几轮谈判也终于妥协,愿意为苹果生产汽车,究其原因,除了看中苹果汽车的相关技术专利,或许核心高性能计算芯片也是现代汽车集团所急需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芯片危机也正在促使手机厂商们纷纷转型,并且与汽车企业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以往手机厂商很难找到合适的汽车伙伴,现在轮到汽车企业主动寻求跨界合作,在一进一退之间,手机厂商在合作中的话语权正在不断提高。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尽管距离手机厂商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首款汽车产品还有很长时间,但可以预测的是,这种跨界造车模式在未来或将成为主流。

掌握智能领域的核心科技,手机厂商本身已经具有技术整合的能力,如果在三电系统方面再能有所突破的话,那么诞生下一个特斯拉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摆在这些手机厂商们面前的严峻挑战是代工模式的不确定性,如何管控产品品质,保证生产效率,避免出现交付延误及质量缺陷,则是这些跨界造车的手机厂商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热门快讯阅读
相关快讯阅读
最新快讯信息